新型鼻饲用具专利技术装置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新型鼻饲用具装置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行肠内营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2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放置鼻饲用具,观察组采用新型鼻饲装置。比较2组消化道症状、大便培养阳性率、鼻饲用注射器掉落患者比率、非计划更换鼻饲用注射器患者比率、鼻饲用注射器细菌污染情况。 结果 2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大便培养阳性患者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鼻饲注射器掉落及非计划更换鼻饲注射器患者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注射器48、72 h后,对照组鼻饲注射器细菌检出阳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观察组鼻饲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型鼻饲用具固定架能够减少注射器细菌的滋生,降低患者腹泻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乳腺纤维瘤病的X线、磁共振影像表现及特征
目的 分析乳腺纤维瘤病(BF)的X线、磁共振(MR)影像表现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且术前均行X线、MR检查的15例BF患者的资料,包括病灶部位、X线和MR形态特征及强化特点、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BF的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 结果 15例患者共17个病灶,1例为双侧发病(双乳各1个病灶),1例单乳2个病灶;中位年龄31岁;9例病灶位于乳腺腺体内,5例(共7个病灶)靠近胸壁,1例病灶位于乳头-乳晕复合体。17个病灶的X线显示合并结构扭曲10例,边缘毛刺样改变8例,均未见钙化。15个病灶MR增强扫描表现为结节或肿块,14个病灶边缘不规则,8个病灶可见毛刺样强化,5个病灶可见“筋膜尾征”。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或混杂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1.25×10-3 mm2/s;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化曲线(TIC)为Ⅰ型(上升型)或Ⅱ型(平台型)。 结论 BF发生在腺体内多呈肿块样,若累及浅、深层筋膜组织,则X线上多合并结构扭曲及毛刺样改变,易误诊为恶性病变。MR上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可见“筋膜尾征”,ADC值及动态增强TIC多提示良性病变,对明确诊断价值较大。
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共识
黄疸在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约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1 周内出现黄疸。黄疸加重时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需及时发现和治疗,以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脑损伤;新生儿出生2 周后,黄疸逐渐消退,但少数延迟消退,甚至出现皮肤黄疸加重变暗,大便颜色变浅,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应及时发现并找寻病因及治疗,以免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害。为便于临床做好新生儿黄疸的院内外管理,新生儿专家就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形成共识,供同行们参考。
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摄影及超声造影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摄影及超声造影检查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83例DC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DCIS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两种检查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显示,83例DCIS患者中,恶性钙化影60例(72.29%),软组织块影27例(32.53%)。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与DCIS患者恶性钙化、软组织块影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不同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造影增强评分与DCIS患者分化类型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 < 0.05)。 结论 DCIS的病理特征与恶性钙化、软组织肿块影、患者不同分化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采用钼靶X线摄影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DCIS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锥形束CT预测前列腺癌靶区运动的研究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首次放疗前和代表相对计划CT分次间靶区位移的分次放疗前锥形束CT(CBCT)校准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期预测分次间靶区位移。 方法 选取16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首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值和分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平均值,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初步建立分析、预测靶区运动的一元回归方程模型。 结果 16例患者首次放疗前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为(0.384±0.270)、(0.980±0.570)、(2.462±1.105)mm,平均分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为(0.719±0.464)、(1.387±0.757)、(2.884±1.607)mm。首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和平均分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在左右方向上呈弱相关(r=0.359,P>0.05),在头脚方向上呈弱相关(r=-0.326,P>0.05),在腹背方向上呈强相关(r=0.833,P < 0.01)。 结论 临床仅可应用腹背方向上首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预测分次间靶区位移(背向),但试验过程仍需优化。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 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 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的特征。 方法 对98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特征与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灌注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与Luminal A型比较,Luminal B型灌注缺损较为常见。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有以下相似特征:高增强,整体性增强,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向心性,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无穿入或扭曲血管,无灌注缺损,病灶无显著增大,慢出。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Peak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uminal B型乳腺癌的Peak、Peak差值、AUC高于Luminal A型。 结论 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及定量参数间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术前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提供一定影像学信息。
< 1 ... 39 40 41 42 43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