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为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辅助仪器设备、降低对实验室空间大小的要求,临床上开始出现向即时检测(POCT)发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尚未达到理想的POCT要求,本共识暂时以行业内普遍使用的“快速检测”来描述。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分子学组和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制定该共识。该共识中的声明内容包括实验室总体要求、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标准操作程序及性能验证、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
胃肠间质瘤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基因外显子突变谱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中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8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c-kit(外显子9、11、13、17)与PDGFRA基因(外显子12、18)的突变状态,分析其突变类型、突变位点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结果 288例GIST患者中,原发性突变型244例(84.72%),继发性耐药突变型10例(3.47%),野生型34例(11.81%)。244例原发性突变型GIST患者中,c-kit基因突变231例(外显子9、11、13、17突变分别为25、189、7、10例),PDGFRA基因突变13例(外显子12、18突变分别为3、10例)。189例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中,缺失突变111例(58.73%)、点突变65例(34.39%)、重复突变3例(1.59%)、插入突变4例(2.12%)、混合突变6例(3.17%);外显子11突变热点区域为557~560位密码子。突变位点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有关(P < 0.05);突变类型与患者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分级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60岁、缺失突变、c-kit外显子11突变的GIST患者,其改良NIH危险分级风险分别增高2.060(95% CI为1.066~3.980)、3.264(95% CI为1.628~6.545)、3.819(95% CI为1.585~9.205)倍。 结论 GIST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类型位点多样,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GIST全程化管理提供参考。
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状态与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一致性及临床意义,并分析HER2基因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分别检测101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状态。分析2种不同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并揭示其临床意义。 结果 101例浸润性乳腺癌中,IHC显示HER2蛋白1例为(-),6例为(+),81例为(),13例为()。FISH显示HER2基因无扩增为75例,HER2基因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为26例。HER2蛋白(-)的1例及(+)的6例HER2基因均无扩增,HER2蛋白()的81例中HER2基因扩增的有14例,HER2蛋白()的13例中HER2基因扩增的有12例。101例中FISH检测共发现9例17号染色体多体。FISH和IHC 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ISH结果与患者的年龄相关(P < 0.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Ki67表达及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IHC与FISH具有较高的一致性,IHC染色强度和基因扩增状态成正相关,IHC可作为临床使用赫赛汀的初筛方法,应联合应用FISH检测来确定临床用药及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规范人工流产全程管理建议
在我国对人工流产手术有严格的管理及标准操作规范,但仍难以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进一步规范流产手术管理对保障安全流产十分重要。为增强风险意识,减少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损害,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和汇集专家临床经验,提出安全人工流产全程管理操作细节建议,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勃起功能障碍中西医融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目前关于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中医诊疗研究较多, 但不同教材、指南等在ED 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存在一定差异,给临床医生的应用带来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勃起功能障碍中西医融合诊疗共识, 让西医男科医生以及基层中医男科医生能够更好的运用中成药进行男科疾病治疗。
骨科急性骨丢失防治专家共识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是预期骨折风险最高的时期,之后会出现骨量的逐步恢复,但骨形成和骨吸收的速率仍不平衡,恢复到一定水平后骨量将继续丢失,这个时期持续2~24个月,称为进行性骨丢失。患者经历急性和进行性骨丢失后,大量骨质流失,骨骼强度降低,且往往多年无法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骨量水平,增加骨质疏松、骨折固定、关节置换失败等风险。针对临床常见的急性骨丢失现象,国内外骨科医师的认知各有不同,治疗差异也很大,且国际上尚未有急性骨丢失方面的共识和指南规范。本共识结合已有研究及临床经验,对急性骨丢失研究历史、现状、病因、评估以及防治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急性骨丢失的认识和管理,有效提升骨科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防止骨折,加速康复,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继发性消化道_呼吸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第二版)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呼吸道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管壁上出现瘘口时称为呼吸道壁瘘。若瘘口造成下呼吸道与消化道相通,进而导致消化道内容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发热、咳痰等一系列呼吸道症状,被称为消化道-呼吸道瘘,是呼吸科、消化科、胸外科、介入科、放射科和肿瘤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一种危重疾病。
< 1 ... 38 39 40 41 42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