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部手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专家共识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ERAS)是利用一系列围手术期医疗照护措施,实现围手术期医护诊疗路径优化, 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和死亡风险等,该理念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外科手术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肺癌患者显著增加,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肺癌的最重要手段。在高龄、复杂、危重外科患者人群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这些情况已经成为医患关注的焦点。因此,以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的围手术综合管理逐渐受到重视。
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观察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姑息性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近期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近期客观缓解率为70.00%、疾病控制率为9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气喘评分和胸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单纯姑息性放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662例PTC患者(PTC组)和84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BTN)患者(BTN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年龄、性别、BMI和甲状腺功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不同年龄患者的BMI水平差异。 结果 PTC组年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BTN组,男性占比、BMI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B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低年龄、男性、高TSH、低FT3、高BMI是PTC的危险因素。≤ 40岁患者中,PTC组肥胖者占比高于B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TC患者BMI偏高,提示肥胖可能与PTC发病相关。男性、低年龄、高BMI、低FT3、高TSH是PTC的危险因素。40岁及以下PTC患者的肥胖率高于BTN患者。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CAS) 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 ~ 50%。ICAS 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 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 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并达成ICAS 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旨在为ICAS 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卵巢囊肿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效果
目的 观察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者)44例和ERAS组(双数者)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采用ERAS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尿管拔除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ERAS组尿管拔出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ERAS护理干预安全有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术后康复。
1972—2020年75例原发性肝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的汇聚分析
目的 汇聚分析原发性肝鳞状细胞癌(P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为PLSCC的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0年10月的PLSCC相关报道,收集有随访信息的病例资料进行汇聚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7篇文献中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59:1,年龄18~83岁,平均57.2岁。大部分患者因腹痛入院,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24例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16例患者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非手术治疗,16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手术治疗联合非手术治疗),19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75例患者中,50例死亡,其中33例于半年内死亡。患者总体平均生存时间为(17.73±4.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9.5%、32.5%和16.3%。4种治疗方式中,综合治疗是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治疗方法和角化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2003-2020年报告病例的预后优于1972-2002年报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PLSC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应尽可能选用积极的治疗措施。
颞骨骨折耳科并发症诊治专家共识
颞骨上承颅脑、下通项颈,内含位听器官及沟通颅颈的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因此颞骨损伤不仅可导致听觉、平衡功能障碍,还可引起脑膜及脑组织、面神经等颅神经及颈内动、静脉损伤,影响颅面部外观及功能,并可能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甚或颅内感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之并发症,需给予足够重视。
< 1 ... 37 38 39 40 41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