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系统性针灸康复训练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性针灸康复训练在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出现下肢淋巴水肿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结合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3个月后的效果。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分级Ⅱ、Ⅲ级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3个月,研究组小腿周径、大腿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2组妇科癌症淋巴水肿量表(GCLQ)各指标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沉重感评分、疼痛评分、麻木评分、水肿评分、肿胀评分、感染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针灸治疗结合系统性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程度。
化学毒物伤害院内洗消流程处置专家共识
为医护人员在化学毒物伤害发生时能够正确紧急处置,为抢救赢得时间,以救治更多危重病患者的生命,由4 个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本共识,以规范和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在化学毒物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紧急有效处理,为抢救赢得时间以救治更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双磷酸盐类药物联合骨化三醇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双磷酸盐类药物联合骨化三醇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因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59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3例。A组采用骨化三醇治疗,B组采用骨化三醇联合双磷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治疗,C组采用骨化三醇联合双磷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3组骨代谢指标、免疫细胞因子、关节痛、骨密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与A组、B组比较,C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Ⅰ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关节疼痛评分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β1(TGF-β1)、骨密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A组、B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双磷酸盐类药物联合骨化三醇可增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骨代谢异常,提高骨密度,其中以双磷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效果最佳。
阿瑞匹坦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及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阿瑞匹坦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及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瑞匹坦,比较2组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及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延迟性恶心合并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恶心、呕吐症状患者比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化疗后头晕、肝功能异常、食欲减退、乏力、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瑞匹坦可有效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专家共识(2021版)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专家共识(2021 版)》是由武汉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专家组牵头,组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医院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与修改,结合各单位新冠疫苗接种点医疗保障的工作实践编写而成。本专家共识的发布,旨在为给各相关单位在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帮助梳理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不断优化完善流程,更好更安全地完成接种保障工作。
44例抗肿瘤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海口地区抗肿瘤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2017-2019年海口市ADR监测中心接收的抗肿瘤药物严重ADR报告信息,分析抗肿瘤药物严重ADR的特点。 结果 2017-2019年,海口地区抗肿瘤药物严重ADR报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44例严重ADR报告显示,患者性别分布均衡,ADR主要发生于年龄≥ 60岁患者;严重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且多在用药1 h内发生;44例严重ADR共涉及8类26个品种抗肿瘤药(其中金属铂类药物比率最高),严重ADR主要为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样反应、骨髓抑制及高热等;44例严重ADR中,21例为药品说明书上未载明的新的ADR。 结论 临床医生应熟知抗肿瘤药物的ADR和联合用药原则,充分做好严重ADR的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CT-PTNB)在肺部病变中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行CT-PTNB的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和分析51例患者病理诊断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51例患者中,一次活检确诊48例,二次活检确诊2例,总确诊率为98.0%(50/51)。5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胸,气胸的发生与患侧肺气肿、病灶最大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野局部出血,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咯血。出血的发生与高血压、病灶最大径、病灶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CT-PTNB对于肺部疾病特别是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1 ... 36 37 38 39 40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