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伴难治性癌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1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伴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对患者疼痛性质、程度及药物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个体化镇痛给药建议。治疗后,患者疼痛控制稳定,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规范临床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局部大面积破溃乳腺癌植皮患者围术期的全程个案管理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植皮患者的围术期全程个案管理方法。 方法 选取3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全程个案管理。全程个案管理模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个案护理师在围术期、出院后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 结果 32例患者术后胸部所植皮片全部Ⅰ期成活,成活率100%。术后出现植皮区感染1例,感染率3.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4 d;患者出院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出院时和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积极有效的围术期全程个案管理可缓解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脊柱椎间融合可降解植骨材料增材制造及临床试验流程专家共识
脊柱椎间融合术是脊柱外科的常规手术。植骨作为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达到重建椎体间稳定性。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植骨材料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而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可降解植骨材料有望解决现有问题。但由于其大部分尚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研究者对于其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在国内外均缺乏统一认识和标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经过多轮讨论,从脊柱椎间融合可降解植骨材料的“增材制造流程”和“临床试验流程”两方面出发形成本共识,为其在脊柱外科的临床试验阶段提供建议和指导。
黄柏红花散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目的 观察黄柏红花散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 将270例使用抗肿瘤药物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黄柏红花散外敷,B组采用尤卓尔外涂,C组采用尤卓尔涂抹联合黄柏红花散外敷,每组90例。观察3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发生情况。 结果 C组静脉炎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尤卓尔联合黄柏红花散可有效预防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发生,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健脾化瘀方改善晚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方对Ⅲ~Ⅳ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F)、炎症指标、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接受健脾化瘀方联合肿瘤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肿瘤基础治疗,治疗时间(42±2)d。在入组第1天、第(21±2)天、第(42±2)天对受试者进行访视并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① 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较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凝血酶时间(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组织因子(T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④ FIB与TF呈显著正相关(r=0.447,P < 0.01),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434,P < 0.05)。⑤ FIB与IL-1β呈显著正相关(r=0.357,P < 0.05),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555,P < 0.05)。 结论 健脾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TF的表达和炎症因子IL-1β水平来达到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目的。
中老年浴养专家建议
我国自20 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比持续增长,而皮肤疾患长期困扰中老年人群,带来瘙痒、皲裂、脱屑等问题,严重降低了该类人群生活质量。沐浴是皮肤的清洁方法,也是重要的养生保健措施。沐浴可随方法、部位的变化发挥不同功效,为中老年养生、防病提供有效手段。
中医辨证论治对复发性鼻咽癌放疗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复发性鼻咽癌放疗后毒副作用的影响。 方法 选取99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比较2组血液检测指标水平、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皮肤损伤平均治愈时间及放疗后症候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血液检测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观察组皮肤损伤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口腔黏膜炎、胃肠道反应、口干症、张口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可在一定程度减轻复发性鼻咽癌放疗的毒副作用。
< 1 ... 35 36 37 38 39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