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XA)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行PFNA手术的高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使用TXA分为对照组和TXA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前不使用TXA,TXA组术前使用TXA。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失血情况,并通过随访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TXA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XA组输血率、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术前静脉注射10 mg/kg TXA,可有效减少高龄患者的隐性失血并降低输血率,且不会增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安全有效。
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时间间隔将40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20例。早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内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晚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后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深冻颅骨瓣修补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
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4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受伤72 h内行内固定术)91例和对照组(受伤72 h及以上行内固定术)83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疼痛因子水平、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组VAS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组血清致痛物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0%,低于对照组的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相较于72 h及以上行内固定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受伤72 h内行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缓解疼痛,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并降低血清致痛物质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
国产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引导下诊断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ENB)是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虚拟支气管镜、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成像和呼吸门控技术的新型支气管镜检查手段,该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国产电磁导航系统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在肺外周病变诊断、定位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验证,为优化和标准化国产ENB技术操作规范,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国产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专家组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MISTLIF,手术时间(118.33±15.86)min,术中出血量(114.17±39.42)mL,术后引流量(103.33±30.85)mL。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12个月,随访(13.50±1.31)个月。1例患者术中终板损伤,术后3个月随访时可见轻微椎间隙塌陷,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可见椎间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大腿前方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6个月后好转。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
置管溶栓术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目的 观察置管溶栓术(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DT组47例(采用CDT治疗)和联合组46例(采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2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情况。 结果 联合组血栓清除率分级情况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T组手术前后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时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应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利于清除血栓,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但联合治疗可能会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增大新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的抗炎治疗。
生育力保存中国专家共识
生育力保存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规范及共识指导专科医生及基层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生殖科、妇产科、男科及肿瘤专科的332位临床专家,参考新近的国际指南及文献,共同编写了中国生育力保存专家共识。对生育力保存的指征、方法以及临床诊疗策略提出了专家建议,以此来规范和发展我国生育力保存临床诊疗工作。
< 1 ... 30 31 32 33 34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