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目的 探讨云南省保山地区不同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可能形成的因素。 方法 收集1 710例泌尿系结石样本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样本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不同结石成分在患者不同性别、部位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结果 1 710例患者中,单一成分结石(6种,1 153例)和混合成分结石(20种,557例)均以草酸钙为主。保山地区男性患者单一成分结石和草酸钙结石占比高于女性,女性患者碳酸磷灰石及磷酸铵镁结石占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无水尿酸成分结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在上尿路结石中较为常见,而无水尿酸、磷酸铵镁及尿酸铵结石在下尿路中更为多见(P < 0.05)。D-J管附着石壳中草酸钙结石占比低于上尿路结石,但磷酸铵镁结石占比高于上尿路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 67)。草酸钙结石多见于青壮年患者(31~45岁),而尿酸结石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常见于45岁左右患者,而碳酸磷灰石常见于30岁左右患者(P < 0.005)。 结论 云南省保山地区不同结石成分在不同性别、部位和年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且存在独特的分布特征。
1例误诊尿崩症的Gitelman综合征病例分析
Gitelman综合征(G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失盐性肾小管疾病,以低钾性碱中毒、低镁血症、低钙尿症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主要表现。本研究报道了1例误诊尿崩症的GS患儿的诊治过程,同时通过文献复习的方式探讨GS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随访策略,并强调基因检测在本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应提高对GS的认识水平,做到早期诊断并治疗GS。
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管理的专家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疫情精准防控的关键环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切实提升了区域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本建议包括环境与设施管理、人员管理与培训、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结果报告、督查与持续性改进等共十个方面内容,旨在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基地管理提供规范及建议,确保基地规范、安全、有序运行,高效、高质量完成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并且其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也可参考借鉴。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MRI影像标注专家共识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广泛应用,数据的标准化是关键。医学影像数据的标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标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AI模型的效能。目前AI 技术已经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的多方面研究。为了规范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数据的标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互联网+”医学影像专委会联合业内影像医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的专家结合实践操作并反复讨论,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MRI影像标注提出初步指导意见,旨在统一数据采集及标注规则,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性,促进AI技术的优化、验证及推广。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狼疮性肾炎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狼疮性肾炎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 方法 以“lupus nephritis”为主题,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置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主题如作者、机构、国家、期刊等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5 397篇文献,发文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文期刊多为风湿、免疫及药理类专刊,发文量前10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3分;CHAIM PUTTERMAN及CHANDRA MOHAN是狼疮性肾炎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发表41篇;WEENING J J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作者,共被引1 007次;文献多来自美国和中国,发文量分别为1 005、985篇;文献被引次数前6位分别为241、193、166、156、136、129次,研究方向集中在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及药物临床效果比较;关键词词频突现前5位分别为长期治疗、静滴环磷酰胺、硫唑嘌呤、补体及维持治疗。预测该领域的前沿热点是关于基础病理研究及药物临床效果的研究。 结论 狼疮性肾炎领域总体研究已趋于完善。中国与外国的研究合作关系欠紧密,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狼疮性肾炎的分子机制,并不断开展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从而逐步完善该领域的研究体系。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20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11例PD患者治疗5年内行肾移植,根据透析龄将其余患者分为长期PD组110例(透析龄≥5年)和短期PD组88例(透析龄 < 5年),分析透析龄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9例PD患者1、3、5、8、10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97.5%、87.7%、72.0%、54.9%、37.0%,累积技术生存率依次为94.7%、83.8%、73.2%、52.7%、44.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年龄大、PD前尿量少、自费医疗、非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心血管疾病是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置管时年龄大、自费医疗、腹膜炎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年龄、PD前尿量、随访依从性是影响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年龄、随访依从性、PD前尿量是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随访管理、保护残余肾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透析时间。
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生活方式和膳食指南_共识的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
背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膳食作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必要检索相关高质量证据进行总结,以促进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实践.目的系统检索并筛选当前国内外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生活方式和膳食指南/共识,对纳入指南/共识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提取,分析并综合相关指南推荐意见,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生活方式和膳食指导提供最佳干预方案,为促进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各专业指南网站和中英文数据库,包括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校际指南协作网(SIGN),美国国立指南库(NGC),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ACPG),新西兰指南工作组(NZGG),世界卫生组织(WHO),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有关心肌梗死的指南,规范及专家共识,或内容涉及心肌梗死预防生活方式或膳食指导的相关指南/共识,并请心血管方面专家进行指南推荐及追溯参考文献补充检索相关指南,检索时间为2013-01-01至2018-12-31,并于2019年6月完成检索.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对指南/共识进行质量评价,归纳总结指南/共识中生活方式和膳食指导的推荐意见.结果共纳入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的10篇指南/共识,其中A级1篇,B级7篇,C级2篇.汇总49条推荐意见,其中生活方式涵盖戒烟,控制饮酒,体质量管理,睡眠管理,情绪管理,体育锻炼6个方面;膳食推荐涵盖饮食习惯,营养结构,膳食模式及膳食目标等相关内容.结论纳入指南/共识的总体质量较高,但还需进一步规范指南/共识的制定和报告流程;心肌梗死指南/共识中有关生活方式和膳食推荐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证据支持.临床医护人员在进行证据转化时应基于最佳证据,将研究证据充分整合到卫生保健提供中,在综合考虑证据应用的促进及阻碍因素,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等后,选择最佳证据进行临床实践;患者指南的制定者应进一步考虑患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更具针对性地细化推荐意见,以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 1 ... 47 48 49 50 51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