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免疫介导的腺体受累导致眼干、口干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疲劳、骨骼肌疼痛和其他全身症状。B淋巴细胞活化是pSS的一个主要特征,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异位生发中心形成和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相关。目前针对pSS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基本为致力于改善干燥症状,故需逐渐探索与pSS相关的特异性免疫疗法。作者对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调节B细胞治疗pSS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
外泌体在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外泌体是一种由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囊泡,包含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活性分子,可以促进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近期研究表明,脓毒症期间的外泌体中富含细胞因子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s),在促进炎症反应及介导脓毒症期间的器官功能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在脓毒症中的调节机制以及在继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儿童脓毒症诊治研究进展
摘要: 脓毒症是全球范围内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脓毒症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与成人脓毒症不尽相同,故详细了解儿童脓毒症的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和集束化管理脓毒症,从而进一步改善脓毒症患儿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三阴性乳腺癌含铂方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其他类型差。目前,化疗仍是这类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含铂方案是近年来针对TNBC患者研究最多且疗效较为显著的方案之一。为了指导临床上更好地应用铂类药物治疗TNBC,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以及近10年来发表的重要参考文献,结合我国部分肿瘤中心的数据和临床经验,在专家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本共识,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2021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订本指南,旨在指导应用TAM和AI治疗乳腺癌和预防复发的同时,如何管理子宫内膜和减少子宫内膜相关病变的发生。
血清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骨桥蛋白及盆底电生理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elafin)、骨桥蛋白(OPN)及盆底电生理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39例单纯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为单纯POP组,58例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为POP合并SUI组,63例无PFD女性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elafin、OPN水平以及盆底肌力和疲劳度。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elafin、OPN与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PFD发病的因素。 结果 血清elafin水平、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在对照组、单纯POP组、POP合并SUI组中依次降低,血清OPN水平、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elafin水平、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在POP、SUI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中依次降低,血清OPN水平、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elafin水平、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与POP、SUI分度呈负相关(P < 0.05),血清OPN水平、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POP、SUI分度呈正相关(P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与elafin水平呈正相关(P < 0.05),与OPN呈负相关(P < 0.05),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elafin水平呈负相关(P < 0.05),与OPN呈正相关(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产次、绝经、OPN、elafin与PFD发生具有相关性(P < 0.01)。 结论 PFD患者血清elafin水平、盆底肌纤维肌电压降低,OPN水平、盆底肌肉疲劳度升高,elafin、OPN、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和疲劳度均与PFD发生以及程度有关。
持续膀胱冲洗的最佳冲洗速度研究
目的 探讨持续膀胱冲洗的最佳冲洗速度。 方法 选择2020年2-5月79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6-8月8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膀胱冲洗方法,实验组按照本研究确定的最佳冲洗速度冲洗。比较2组患者尿管堵塞、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及冲洗时间,分析培训前后护士对膀胱冲洗引流液的认知情况。 结果 培训后,20名护士对膀胱冲洗引流液的颜色描述、出血量估算、护理记录填写、冲洗速度调节的正确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尿管堵塞、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冲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本研究自制的膀胱冲洗引流液比色卡及通过临床试验确定的特定颜色应匹配的最佳冲洗速度,显著改善了持续膀胱冲洗的效果,降低了尿路堵塞、膀胱痉挛的发生率,缩短了冲洗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减轻了护士工作负担。
< 1 ... 44 45 46 47 48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