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1中国急救医学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成年人每年发病率为(100~180)/10万,病死率为2%~15%,规范急诊诊治流程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近5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出现许多进展,因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组织急诊科、消化科、介入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在2015版共识的基础上,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进行2020版(第三次)更新。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313例EH患者,其中男性230例,女性昭例,平均年龄(58.5±10.1)岁。应用脉搏波速度(阳l8ewaveveloe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节段扩张性的参数;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13mm。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和容积扩张性作为评价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313侧EH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120例。与未台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收缩压[(149.76±20.20)瑚№比(141.62±18.94)姗Hg]、脉压[(61.72±18.94)姗Hg比(52.84±14.弼)m咀Hg]和Pwv[(12.91±2.93)m/~比(1078±2.02)m/8]显著升高(P均<0.Nil);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64.68±413.52)10-n^n田Hg比(81.55±63.45)10-n/mmHg]和客积扩张性[(1.71±1.4o)10-珊比(239±2_01)10·眦№]显著降低(P均<0.o5)。结论EH台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大动脉弹性减退,缓冲功能显著降低。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 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颅内出血发 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34例,其中LAA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为42~82 (62.65±9.76)岁;CE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34~87(69.66±12.4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 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t=-3.371,P均<0.05)。LAA患者高血压病占比高于CE患者[70.8% (34/48)vs51.2%(44/86),χ2=4.900,P=0.02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CE患者[13 (7,16)分vs16(13,21)分,Z=-3.603,P<0.001]。采用血管成形术的LAA患者比例为52.1%(25/48),高 于CE患者的4.7%(4/86;χ2=38.121,P<0.01)。LAA患者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CE患者[10.4%(5/48)vs 32.6%(28/86),χ2=8.136,P=0.004]。两组在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以及术后3个月良好 预后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IS患者中,CE患者发 病时症状较重,且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LAA和CE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同,但预后和死亡率无 明显差异。
上颌骨成软骨型骨肉瘤1例研究
骨肉瘤是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骨者所占比例不超过10%,现报道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上颌骨骨肉瘤1例。
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就医频率高,线下管理难度大。而互联网医疗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可优化糖尿病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诊疗效率,从而发挥控制和缓解疾病恶化进程的作用。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医疗机构多以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推出多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服务。但目前国内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尚缺乏技术操作规范和指引参照,为提高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的规范性,保障医患的切身利益,现根据相关法规文件,同时借鉴同行经验,经专家共同讨论研究,特制订本专家共识。期望更好地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在糖尿病防控中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为提高基层医生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疗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卫生分会基层糖尿病学部、江苏省基层内分泌特色科室孵化联盟组织专家,在《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进展进行更新、修订,形成本共识,旨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真正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卫生经济负担。
拓扑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高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iv多西他赛注射液75mg/(m2·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1.5mg/(m2·d);3周为一个周期,至少治疗4周期。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6.0%、28.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4.0%、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2、7.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2、2.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咳嗽、发热、皮疹、痤疮、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比较大,28.0%出现恶心,24.0%发生白细胞减少,28.0%血小板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拓扑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 1 ... 54 55 56 57 58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