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付“秋老虎”不用愁!|感冒|秋燥|上火|肠胃|便秘|暑湿

不少人会自行用药缓解症状,却可能因 “不对症” 或 “忽视禁忌” 加重不适。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PSM药盾公益

立秋后,“秋老虎” 携高温余威登场,白天暑热未消、昼夜温差拉大、空气渐趋干燥,人体易出现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胃不适、皮肤瘙痒等问题。

不少人会自行用药缓解症状,却可能因 “不对症” 或 “忽视禁忌” 加重不适。

其实,对付 “秋老虎” 相关健康问题,关键在 “科学用药 + 对症调理”,既要选对药,也要避开用药误区,才能在缓解不适的同时保护身体。

图片

先识 “秋老虎” 下的常见不适

明确诱因,用药才能精准

“秋老虎” 的 “外热内燥”“暑湿残留” 特性,易引发四类典型健康问题,其诱因不同,用药方向也存在差异:

呼吸道不适

高温干燥导致咽喉黏膜缺水,加上昼夜温差刺激,易诱发感冒、咽炎、扁桃体炎,表现为鼻塞、咽痛、咳嗽;

肠胃问题

暑湿未完全消退,若贪凉吃冰饮、生冷食物,或因高温导致食物变质,易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皮肤不适

干燥空气破坏皮肤屏障,加上白天高温出汗多、衣物摩擦,易诱发皮肤瘙痒、湿疹,或因蚊虫叮咬后抓挠引发感染;

“上火” 症状

燥气内生 + 高温影响,易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等 “秋燥型上火”,与盛夏 “湿热上火” 成因不同,用药需区分。

对付 “秋老虎” 的 “四类不适用药指南”

对症选药,避开误区

第一类:呼吸道不适用药

“清热润燥” 为主,不盲目用抗生素

针对 “秋老虎” 引发的感冒、咽炎,用药需兼顾 “清热” 与 “润燥”,避免单纯用寒凉药物加重燥气。

推荐药物:复方感冒灵颗粒(缓解发热咽痛)、银翘解毒片(清热解表),若伴干咳,可搭配川贝枇杷膏(润肺止咳,适合燥咳)。

第二类:肠胃不适用药

“止泻护胃” 优先,区分 “暑湿” 与 “生冷刺激”

“秋老虎” 肠胃问题多与 “暑湿残留” 或 “贪凉” 相关,用药需先判断诱因,避免盲目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急性肠胃炎(暑湿型):藿香正气水/胶囊、蒙脱石散,若腹泻次数多,可搭配口服补液盐。

肠胃不适(生冷刺激型):附子理中丸、铝碳酸镁咀嚼片。

第三类:皮肤不适用药

“保湿止痒” 结合,避免滥用激素类药膏

“秋老虎” 皮肤问题以 “干燥”“瘙痒” 为主,用药需兼顾 “止痒” 与 “修复屏障”,减少刺激。

皮肤瘙痒(干燥型):外用保湿乳(如凡士林、维生素 E 乳)。

第四类:“秋燥型上火” 用药

“滋阴润燥” 为主,不盲目用 “去火片”

“秋老虎” 的 “上火” 多为 “燥火”,需用 “润” 性药物,避免用盛夏 “苦寒去火” 药(如牛黄解毒片)损伤脾胃。

口腔溃疡:西瓜霜喷剂、康复新液,同时可口服维生素 B2。

便秘(燥秘):乳果糖口服溶液(温和通便,不刺激肠道)、麻仁润肠丸(润肠通便,适合燥秘),避免用番泻叶、大黄等刺激性泻药(易导致肠道依赖)。

用药配合 “养生调理”

双管齐下,恢复更快

药物仅能缓解症状,“秋老虎” 期间还需配合基础养生,减少不适复发:

饮食调理

多吃雪梨、银耳、冬瓜等清润食物,避免冰饮、辛辣、油炸食品,减少肠胃、皮肤刺激;

起居调整

室内用加湿器(湿度保持 40%-60%),避免空调直吹,早晚开窗通风;

适度补水

每日喝 1500-2000ml 温开水,少量多次,避免用饮料代替(含糖饮料易加重便秘)。

结语

“秋老虎” 虽易引发不适,但只要明确 “不适类型”、选对药物、避开误区,就能安全缓解症状。

需记住,用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不确定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尤其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切勿自行 “凭经验” 用药。

结合科学用药与养生调理,才能安稳应对 “秋老虎”,为深秋健康打下基础。

审稿专家:武汉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药师 赖永继

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 梁玉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