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辅助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凸,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造影、CT扫描和MRI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诊断】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X线片可排除其他骨性病变。    

【鉴别诊断】    

1.腰椎小关节紊乱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小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当小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cm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关节突附近局部封闭,如症状消失,可排除腰椎问盘突出症。

2.腰椎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骑自行车可无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卧硬板床休息,辅以理疗和按摩,常可缓解或治愈。    

2.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3)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4)合并明显的腰椎椎管狭窄症者。    

3.中医特色治疗:耳穴压豆:腰、肾

        刮痧: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拔罐:双侧命门穴、双侧肾腧穴、八髎穴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