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将蝼蛄列为“下品”,言其“主水肿,利小便”。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PSM药盾公益

《神农本草经》将蝼蛄列为“下品”,言其“主水肿,利小便”。
【形状特征】
蝼蛄,为蝼蛄科昆虫华北蝼蛄或非洲蝼蛄的干燥体 。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一般在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以虫体完整、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
【性味与归经】
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
【药材形状】
华北蝼蛄:体型较大,长3.9 - 5cm,头宽约1cm。身体呈黑褐色,腹部颜色稍浅。头呈三角形,复眼小而突出,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宽阔,呈盾形,中央具1个凹陷明显的暗红色心脏形斑。前足特化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刺1 - 2个(多为1个 )。
非洲蝼蛄:体型相对较小,长2.8 - 3.3cm,头宽约0.5cm。体色较深,呈灰褐色。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1个凹陷不明显的暗红色斑点。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刺3 - 4个 。整体气微腥,味微咸 。
【化学成分】
主要含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还含有甾醇类、脂肪酸类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等 。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通淋。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淋证涩痛,瘰疬,痈肿恶疮 。
【效用分析】
蝼蛄咸寒,主入膀胱经等,其性善下行,能通利水道,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出,故可利水消肿,对于水湿内停导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有较好疗效。又因其具通淋之功,可用于淋证涩痛,改善小便淋漓不畅、疼痛等症状。另外,蝼蛄外用还能解毒散结,可治瘰疬、痈肿恶疮 。
【鉴别应用】
蝼蛄与蟋蟀均为昆虫类利水药,都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但蝼蛄咸寒,除利水外,还可通淋、解毒散结,用于淋证、瘰疬痈肿;蟋蟀味辛咸性温,有小毒,长于通窍利水,主治尿少、尿闭、白浊等,二者在性味、毒性、具体主治侧重上有差异 。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廖沙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