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3-10-11 来源:PSM药盾公益
作者: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雷检
马铃薯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但是,这些情况下可能有“毒”

马铃薯,茄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铃薯营养全面,含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
在我国,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马铃薯是以蔬菜的身份进行消费的,而在欧洲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它作为主食食物消费。
马铃薯的药用价值
马铃薯,性味甘,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能[3] ,临床上研究价值较高:

马铃薯虽然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但需警惕其体内的毒性。马铃薯体内含有的有毒生物碱,主要是茄碱和毛壳霉碱,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那么马铃薯可能含有的“毒”在哪里呢?
野生的与栽培的毒性比较
野生的马铃薯毒性较高,毒性成分主要是茄碱,茄碱中毒会导致头痛、腹泻、抽搐,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
栽培的马铃薯的毒性相对较低,主要毒性成分是生物碱(一般含量都低于0.2mg/g),只有生物碱超过200mg才会导致中毒现象。
哪种情况会增加马铃薯的毒性?
1.马铃薯储存时暴露在光线下变绿,有毒物质会增加;
2发芽的马铃薯芽眼会使有毒物质积累,容易发生中毒事件,食用时要特别注意。
发芽后的马铃薯,能否食用?
马铃薯发芽后可产生较高的有毒生物碱——龙葵素(一般含量为2~10mg/100g),如发芽、皮变绿后龙葵素可达35~40mg/100g,若不甚食用可能引起中毒。
龙葵素在幼芽﹑皮及芽眼周围的含量最多。当食入0.2~0.4g龙葵素时,就能发生严重中毒 [4] ,故发芽后的马铃薯不可食用。
马铃薯食用时,需警惕什么?
生芽过多,呈黑绿色皮的马铃薯不可食用;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可以挖去芽和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这种马铃薯不宜炒丝或炒片吃,宜红烧、炖煮吃,因龙葵碱遇醋易分解,故烹调时可加些食醋,以加速龙葵碱的破坏[5] 。

引起马铃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马铃薯贮藏不当,导致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黑绿色,烹调时又未能除去或破坏龙葵素,食后便发生中毒。
(1)马铃薯中毒后的症状因服用量的多少轻重反应不一,其中毒的主要表现:
一般是食后几小时内发病。口腔内有烧灼和痒感、畏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腹痛、腹泻、耳鸣等,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抽搐、呼吸困难、昏迷、瞳孔散大等。
(2)马铃薯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马铃薯营养和药用价值颇高,每天适量食用马铃薯,对人的营养和健康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稿专家: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方健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