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针”功夫:右酮洛芬氨丁三醇 vs 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抗炎|注射液|新适应症

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作为临床常用的注射用非甾体抗抗消炎药物,凭借快速起效的优...

发布日期:2025-08-26 来源:PSM药盾公益

在临床治疗中,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无论是术后伤口的刺痛、结石发作的绞痛,还是关节炎带来的持续钝痛,及时有效的止痛治疗都至关重要。

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作为临床常用的注射用非甾体抗抗消炎药物,凭借快速起效的优势,成为医生对抗疼痛的得力“武器”。

这两种“止痛针”究竟有何区别?该如何选择?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图片

两种药物的“身份档案”

1、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

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是由右旋体的酮洛芬与氨丁三醇结合而成的复方制剂。右酮洛芬作为酮洛芬的右旋异构体,被证实具有更强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表明,右酮洛芬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从而发挥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但对环氧化酶-1(COX-1)抑制较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

2、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由酮咯酸与氨丁三醇结合形成。酮咯酸通过抑制COX-1和COX-2的活性,从而减轻组织充血肿胀,降低痛觉敏感性。相较于右酮洛芬,酮咯酸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不具有明显选择性,因此其抗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但同时也伴随着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的增加。

各有所长的“止痛本领”

1、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

——急性中度至重度术后疼痛

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慢性疼痛方面表现出色主要作为阿片类镇痛药的辅助,用于成人不适合口服给药的急性中度至重度术后疼痛(不超过2天)。由于其对COX-2的相对选择性,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较小。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可用于缓解轻、中度发热症状。

2、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

——强效快速的“急性疼痛救星”

用于成人需要阿片水平镇痛的中度急性疼痛的短期治疗(不超过5天),通常用于手术后镇痛,不适用于轻度或慢性疼痛的治疗。

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南”

1、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

本品推荐剂量为静脉滴注每8~12小时50mg。必要时,6小时后可重复给药,每日总剂量不超过150mg。

2、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

临床使用时需严格遵循短期、小剂量原则。成人肌肉注射首次剂量为60mg(65岁以下),静脉注射时,首次剂量为30mg(65岁以下)。多次给药(静注或肌注)时最大日剂量不超过120mg。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药物连续使用时间不得超过5天,且严禁在分娩或产后用于止痛,以避免对子宫收缩造成不良影响及增加出血风险。

不可忽视的“用药风险”

1、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

1. 胃肠道反应:虽然该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但仍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出现,若长期或过量使用,还可能诱发胃溃疡及胃出血。

2.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等症状,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时需谨慎。

3. 其他:偶见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以及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

2、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

1. 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溃疡及出血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因此,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严禁使用。

2. 血液系统反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因此禁用于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3.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使用时易引起头晕、头痛、幻觉等,甚至诱发癫痫发作。

4. 泌尿系统反应: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肾功能损害,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时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

药师提醒

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犹如止痛领域的‘双子星’,凭借各自独特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无论选择哪种药物,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精准用药;患者也应严格遵循医嘱,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确保止痛治疗安全、有效。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陈敏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田莹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