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的最怕听到孩子"咳咳咳"的小嗽声—像只毛茸茸的小爪子挠在心上,又着急又心疼!

发布日期:2025-08-19 来源:PSM药盾公益
“孩子咳嗽咳痰.....
当妈的最怕听到孩子"咳咳咳"的小嗽声—像只毛茸茸的小爪子挠在心上,又着急又心疼!

别慌,您药箱里可能缺这味"止咳小能手"——小儿荆杏止咳颗粒!
它可不是普通的止咳药,它是一款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国家级中药创新药,是为3-14岁小朋友量身定制的止咳化痰良方.
想知道这包棕色颗粒里藏着多少中医智慧?适合什么样的咳嗽?为什么孩子们喝得下又不闹脾气?咱们这就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有哪些药用成分?
主要成分
荆芥、矮地茶、蜜麻黄、苦杏仁、黄芩、前胡、法半夏、浮石、 蝉蜕、陈皮、 紫草、甘草
药用辅料
植β环糊精、蔗糖(矫味剂)、甜菊糖苷(天然甜味剂)、聚维酮K30、桔子香精(改善口感)
2、作用机制是什么?
君药
荆芥:发散风寒、祛风解表
矮地茶:性平偏凉、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臣药
蜜麻黄:解表散寒、开宣肺气、止咳平喘
苦杏仁:味苦降泄、肃降肺气,兼宣发肺 气、止咳平喘
黄芩:苦寒泄降、清泄肺热
佐药
蝉蜕:发散表邪、疏散肺热、宣肺利咽
紫草:清热、凉血解毒、清泻肺经郁热
前胡: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半夏:燥湿化痰
海浮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除痰黄痰黏难咳之症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使药
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药性、引药入经
传承创新
该方由治疗风寒咳嗽的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治疗肺热咳嗽的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痰湿咳嗽的二陈汤(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等经方化材而来,既传承经典,又改革创新,诸药合用,共奏疏散风寒,宣肺清热,祛痰止咳之功。
3、适合什么样的咳嗽?
功能主治
疏散风寒,宣肺清热,祛痰止咳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①咳嗽伴有黄痰、嗓子红肿疼痛;②西医诊断为轻度急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咯痰、痰黄、咽部红肿疼痛等);③中医辨证为外感风寒化热证。
4、如何服用?
温开水(40-50℃)冲服
3-5岁:每次半袋,一日3次;6-14岁:每次一袋,一日3次,疗程为5天。
5、禁忌人群有哪些?
对本品及其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
3岁以下婴幼儿慎用,尚无安全和有效性证据;
运动员慎用,含有麻黄等成分;
肝肾功能损伤者慎用。
6、服用本品期间注意什么?
由于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病情变化较快,服用本品期间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出现皮疹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必要时就医。
本品现临床试验仅支持5天的用药安全性,超出5天的用药安全性无研究结果支持别超过5天疗程。
服药5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需及时就医。
7、只服用这一个药能治好病吗?
1、出现细菌感染证据时可联用抗生素;
2、体温>38.5℃时考虑联用退热药;
3、咳嗽剧烈影响休息时可配合雾化治疗;
4、使用本药出现过敏反应时及时停药,必要时可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
药师提醒
服药期间药师建议:
1. 饮食清淡: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影响药效。
2. 适量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3. 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
4. 每日固定时间服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
5. 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也不必绝对卧床。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部 杨秀芳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