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将抗菌药物、抗生素及消炎药之间的关系搞混,认为抗生素=抗菌药=消炎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那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发布日期:2021.03.16 来源: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
当感冒嗓子疼几天后到医院,医生问之前有没有用过什么药,你会怎么回答?“用过几天抗菌的”“用了2天抗生素”还是“吃过消炎药”?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将抗菌药物、抗生素及消炎药之间的关系搞混,认为抗生素=抗菌药=消炎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那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1、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1]
那到底有什么药物是抗生素呢?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抗生素的方式,就是看药名,只要记住这几个词就好:磺胺、西林、头孢、霉素、沙星、硝唑、环素、培南
2、抗菌药: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1]
抗菌药包括对细菌有作用的部分抗生素和其他人工合成的对细菌有着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举例来说,青霉素是从青霉菌提取抗生素,因为有着杀菌作用所以它也是抗菌药;丝裂霉素是链霉菌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但它的作用是抗肿瘤,所以它不是抗菌药;左氧氟沙星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它不是生物提取的,所以它不是抗生素。
3、消炎药:指消除炎症的一类药物,一般是指解热镇痛消炎药,按照结构来分,则可以分为非甾体类和甾体类。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把对炎症有效果的药物统称为消炎药。
炎症是指机体对感染、外来物质或其他原因所致损伤的一种应激反应,其外在表现会有特定部位的红、肿、热、痛或全身反应如发热等各种不适。包括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
抗生素只是消炎药的一个种类,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因此只对感染性的炎症有效。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1]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而言,可的松类激素是身体自行分泌的,所以,感冒引起的嗓子发炎,即使不用任何药,好好休息几天也会自愈,因为人体会自己消炎。
此外,在日常应用方面,大家还有这样一些疑惑,就一起来解答一些吧
1.抗菌药物可以预防感染吗?
抗菌药物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临床已经证实,企图长期预防或防止各种细菌入侵的措施往往是无效的。相反,长期使用抗菌药会使耐药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产生“超级细菌”,我们将无药可用。[2]
2.有感冒、咳嗽、鼻塞就用抗菌药吗
感冒分病毒性感冒(由病毒引起)和细菌性感冒(由细菌引起),其不同是由于其致病因不同。细菌性的感冒可以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性的感冒若使用抗菌药是无效的。而实际上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病人通过多喝水、多休息,一般7-10天就能自愈。若此时使用抗菌药,只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诱发耐药
3.新的、贵的、静脉注射的抗菌药物比老的、便宜的口服的好吗?
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剂型也多种多样,为了防止滥用抗菌药物而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临床一般会按照能口服给药就绝不肌注或静脉给药的原则选择剂型及给药途径。在抗菌药物的种类上按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只要针对性高,就能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4]。
4.药物使用没有明显好转就马上换药吗?
有些患者使用某种药物一两天以后,症状没有明显的好转就换另外一种抗菌药物,或者增加另一种抗菌药物,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抗菌药物从开始使用到发挥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用药时间不足的话,可能见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细菌的种类等。因此,频繁换药或不合理联合使用药物,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而有诱发细菌耐药的风险[3]。
5.有效就可以减量或停药吗?
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药物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若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低于有效血药浓度,药物不但不会有效杀灭细菌,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即使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若疗程不足,体内尤其是一些组织器官深部,还可能存活着大量的细菌,如果过早的停药,没有用足疗程,细菌在停药后还会大量繁殖,使感染复发,治疗失败,并且还可能诱发细菌耐药,增加治疗的难度。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