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3-10-25 来源:万象曰
每年10月18日为防乳癌宣传日,而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五被定为粉红丝带关爱日。因此,每年十月成为了“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旨在宣传乳腺癌防治相关知识,鼓励广大女性积极进行乳腺癌筛查,同时为了提高广大女性朋友对乳腺癌的知晓率,重视自我保健,做到更好的防治。

图源:VEER图库
但乳腺癌科普任重而道远,根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1.7%),每年诊断超过 200 万例,新增的女性癌症患者四位当中就有一位是乳腺癌,它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乳腺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2020 年,全球乳腺癌死亡病例高达 68.5 万例,光是2021年一年,我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42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开展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一个关键原因。乳房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女性共同关注的话题,今天特别邀请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的王山鸣教授,为女性解答关于“女性第一号癌症”的疑惑。呵护女性健康,从乳腺癌科普开始。
每8位女性就有1人患乳腺癌,真的吗?
这个数据是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下的一个机构在收集了各个国家政府的统计数据后,对全世界癌症发生情况的总结。每一年都有报告,也收录了中国的数据,这个数字是很官方、很准确的。可以看出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分文化经济状况、地理环境,乳腺癌都是女性的第一号癌症,跟全球人口总数一算的话,它累积下来的发病概率就是8:1。(2019年数据参考)
乳腺癌有哪些种类?致死率如何?

图源:VEER图库
癌症的基本特点是异质性。异质性就是高度不同,同一种癌症在不同的人体内,它的表现是不同的,就算是在同一个癌症组织里,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它也是不同的,这是癌症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尽管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一号癌症,但实际上我们谈到致死率的问题,会发现它的致死率很低,不像得了肝癌、胃癌、胰腺癌。如果是患了肝癌,因为对身体功能影响太大,所以致死率很高。但乳腺癌不是,因为乳腺的生物学功能是哺乳,而且它不在致命器官上,假如能实现早期诊断的话,治疗效果相对会更好,因为癌症是分成一、二、三、四期,时间越往后越接近晚期。一般来说,西方国家医院诊断都是在一、二期,所以致死率很小,发现后马上进行手术,那么它的五年生存率非常高。
再者,乳腺癌的分类有很多种,有遗传性的、非遗传性的、三阴性的、两阳性的、ER阳性的、PR阳性的等等各种排列组合。假如说所患乳腺癌的激素受体是阳性的,那么有很多特异性的药物可以用,且治疗效果很好,但有一种乳腺癌类型是三阴性的,因为没有受体使得特异性办法能够打到靶上,所以它的预后不太好,而遗传性的乳腺癌基本上都是三阴性的。
乳腺癌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有很多预防的办法,比如说,现在一般是做乳腺癌筛查,去看有没有癌症发生,任何早期症状出现都可以马上做诊断,这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防备手段。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觉得乳腺癌好像可以一切了之,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切除也是有条件的,一般要生育过后、40岁以后以及有高风险的情况才进行切除,所以在切除之前,其实还有很多预防手段,包括药物也可以预防。
最近几年,有一种专门针对遗传性突变乳腺癌的新药被发明出来,疗效非常好,但现在问题又来了,要找到有突变的癌症病人,这个新药只对有突变的乳腺癌有效,对没有突变的无效,所以以前我们需要找到有突变的携带者进行预防,而现在要做的是找到有突变的乳腺癌病人进行治疗。
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年轻化?
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癌症还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是50岁以后急剧增加,当然有很多特例,他年纪比较年轻,但是就整个人群来说,患癌概率还是在人50岁以后逐渐往高峰走,这是由这个癌症本身的特性所决定。
我的理解是到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比如说到20岁该谈恋爱就谈恋爱,30岁该生孩子就生孩子。不要“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不生孩子”,违反自然规律,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癌症发病率升高。
再者是使用过多的化妆品,因为很多化妆品实际上它是有问题的,将大量的雌激素用在美容上,好像短期效应很好,实际上这是激素刺激,是不自然的东西。

图源:VEER图库
还有生活节奏的提高,不像以前悠哉悠哉的、非常自在,现在搞得一天到晚非常紧张,打破了那种自然规律,因此生活节奏加快也是一个因素,还有我们常说的很多食物有质量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都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不生育是否会增大患癌风险?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器”,比如说激素的分泌调节,正是它在不断地循环,维持一个“机器”的正常运作。假如我们人为地阻断它,比如说不生孩子,这个调节因素就会出现紊乱,但这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类是要繁衍的,繁衍必须是通过生育,所以生育是预防癌症的极有效的一种手段,正是不断的激素调节,使得癌细胞很难产生。

图源:VEER图库
假如我们人为地阻断、不生育,那么雌激素通过反复刺激,造成细胞的恶变,而它不是从雌激素到孕激素的循环,会违反生理规律。这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就是到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儿,不要违反自然规律。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