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就懂丨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春秋生存指南-

发布日期:2025-07-30 来源:科普中国

我国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病率达0.33%-0.77%,春秋季门诊量增加40%,湿度每降低10%,症状加重风险提升25%

干燥警报:当身体发出"缺水"信号

干燥综合征是淋巴细胞攻击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泪腺、唾液腺等犹如"生锈的水龙头"。

春秋季节空气湿度骤降(常低于40%)时,将引发全身危机: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模糊,严重者角膜出现丝状损伤

口腔:唾液分泌减少至正常1/4,猖獗性龋齿风险增加7倍

呼吸道:鼻黏膜干燥出血,咽喉干痒引发"空腔性咳嗽"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10%(正常15%-20%),出现鱼鳞状脱屑

精准护理:分部位破解干燥难题

眼睛:守护"心灵之窗"

人工泪液选择

优选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0.1%-0.3%浓度)

每日4-6次,每次1滴,滴后闭眼转动眼球

环境改造:

- 电脑旁放置微型加湿器(距面部50cm)

- 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墨镜(UV400标识)

夜间防护:睡前涂抹眼用凝胶

口腔:重建"唾液防线"

刺激分泌:

咀嚼无糖口香糖(含木糖醇)

含服话梅片(每日≤3粒,用后漱口避免龋齿)

防龋关键:

使用含氟牙膏+超软毛牙刷

餐后立即漱口

溃疡处理:

制霉菌素混合甘油涂抹患处

避免使用含酒精漱口水

鼻腔:搭建"呼吸通道"

日常湿润护理

生理盐水喷雾

每日4-6次,喷嘴斜向上45°对准鼻中隔喷雾,选择含碳酸氢钠的等渗缓冲

液(减少刺激)。

长效凝胶防护

睡前用棉签涂抹羟甲基纤维素凝胶于鼻腔内壁、形成8小时保护膜,修复黏液-纤毛运输功能。

鼻出血急救流程

立即体位:低头前倾坐位(防血液倒流气管)

压迫止血:拇指食指捏压鼻翼软骨部持续10分钟

辅助措施:颈后冷敷(激活血管收缩反射)

后续处理:止血后涂抹表皮生长因子(EGF)凝胶

皮肤:筑牢"身体屏障"

沐浴法则:

- 水温≤37℃,时长<8分钟

- 选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

锁水秘笈:

- 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尿素/神经酰胺乳霜

- 手足皲裂处厚敷凡士林+穿戴纯棉手套袜套

生活管理:打造滋润微环境

环境调控黄金参数

图片

加湿器使用警示:每日换水+每周清洗,避免滋生细菌

运动方案

最佳时段:9:00-10:00或15:00-16:00

-推荐项目:温和瑜伽、快步走等

-运动后:注意补水

医患配合,药物治疗

毛果芸香碱、西维美林、茴三硫等口服药物,适用于外分泌腺仍有残存功能的患者。

环孢素、他克莫司、立他司特等滴眼液有助于缓解干眼症导致的眼表炎症。

以上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干燥不是生命的荒漠,而是需要智慧灌溉的绿洲。当您学会用科学方法重建身体的"湿润生态",春秋时节也能绽放舒适笑容。

作者:崔爽 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学系风湿免疫科 主管护师

审核:吴迪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副教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