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因不同,代谢能力差太远

发布日期:2025-09-23 来源:PSM药盾公益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困惑:感冒时和家人吃同一种退烧药,自己半小时就退烧了,家人却效果甚微;同样是降压药,别人吃着血压稳如泰山,自己吃了却没啥变化。为啥同一种药,效果会差这么多?其实,这背后藏着几个关键原因。
1. 基因不同,代谢能力差太远
我们身体里有种“药物代谢酶”,就像处理药物的“小工人”,负责把药物分解、排出体外。但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这些“小工人”的效率也天差地别。
比如治疗高血压的“美托洛尔”,有些人的代谢酶特别活跃,药物刚起效就被快速分解,血里的药量不够,自然没效果;而另一些人代谢慢,药物在体内堆积,可能还会有副作用。这就是为啥医生有时会建议做“药物基因检测”,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药。
2. 年龄、体重,影响药量“够不够”
药物进入身体后,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而年龄和体重会直接影响这个浓度。
小朋友不是“小大人”,肝脏、肾脏还没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弱,按成人剂量吃药可能没效果,甚至有害;老年人器官功能慢慢衰退,药物代谢变慢,有时少量药就能起效,吃多了反而出问题。
体重也是关键:同样一片药,体重轻的人可能“药量超标”,体重重的人可能“药量不足”,效果自然不一样。
3. 体质和基础病,拖了药物的“后腿”
如果本身有肝病、肾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影响。比如肾病患者,肾脏排药能力下降,药物可能在体内“待太久”,但也可能因为身体状态差,药物没法正常发挥作用。
另外,有些人对某些药物“天生不敏感”,就像钥匙配不上锁,药物没法和身体里的“靶点”结合,自然起不了作用。
4. 吃的方式不对,药效打折扣
就算药选对了,吃法不对也会白搭。比如:
1、本该饭前吃的药,你饭后吃,食物可能影响药物吸收,血药浓度上不去;
2、忘记按时吃,时断时续,药物在体内浓度忽高忽低,效果不稳定;
3、同时吃了其他药或保健品,可能互相“打架”。比如吃降压药时喝大量浓茶,茶叶里的成分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导致血压降不下来。
总结:用药不是“复制粘贴”
同一种药效果不同,不是药物“偏心”,而是基因、年龄、体质、吃法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这也提醒我们:吃药别跟风,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
如果发现吃某种药效果不好,别着急换药或加量,先问问医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换剂型,或者通过检查找到更适合的方案。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药。

审稿专家:中山市阜沙医院副主任药师 刘南凯
作者:中山市阜沙医院 江康胜
编排:云南文山市人民医院 李银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