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3-12-23 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以迎接寒冷的季节
气候特征

图源:Pixabay
冬至时节,我国南北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冬至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在北半球,冬至这一天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此时,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具体来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如东北大地千里冰封,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
与北方相比,冬至时节,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较高。例如,江南地区冬作物仍继续生长,华南沿海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另外,冬至期间,江南地区应做好农田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养生常识

图源:Pixabay
一、冬至要做好精神调养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要养生先要养心,要想养心先要做到本性善良、宽厚待人处事,要做到静心少虑,保持精神上的乐观与豁达,不要为一些琐事烦心劳神,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以长时期的超负荷运转,上班的人可以在午后的时候小憩一下,休息好了才能够更好地工作。
二、起居调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冬季的养生,在传统文化中认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天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起居生活,不然春天来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冬天天气塞冷一定要做好各种保暖工作,最好是每天晚上泡一下脚,泡脚既可以保证血液循环的畅通,又可以保证缓解疲劳,促进睡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泡脚的水温度不要太高,要做到暖而不烫为好。
三、运动调养
运动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但是冬天的时候晨练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否则可能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冬天的时候如果要外出的话一定要穿好衣服,不要受寒着凉导致感冒的发生,冬天的时候最好是在午后小睡一会儿,但是需要注意不要着凉,冬天锻炼需要注意的是不适宜太过于剧烈的运动,最好是做一些动静结合的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等。
四、饮食调养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来临的时候多吃一些美味的食物,不仅仅可以使得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还愉悦了感官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冬天的时候比较适合多吃一些滋补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够给身体带来更多的阳气,让人更加健康,适合冬季食用的食物有羊肉、白萝卜、红薯、栗子、枸杞等。
传统饮食

图源:Pixabay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壹、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汤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以迎接冬天的到来。
羊肉汤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实施,每家每户都饲养黑山羊,多则四五十只,少则十余只。农闲时节,乡亲们在家里把羊宰杀后砍成小坨,内脏清洗干净切碎,然后到街上沿河岸边一带,用几个石头支口大锅,一个小木桌加上几个土巴碗,配制好自家种植的香菜、花椒、海椒面,放入盐巴做成蘸水,就成了最原始的“羊肉汤锅店”。赶集的人累了饿了,吃上一碗羊肉汤锅,再来二两老白干,那滋味是难以言表的。
贰、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因为在北方,饺子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食品。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既可能与古代人们对饺子的形状和象征意义的认知有关,也可能与医圣张仲景的传说有关。无论原因如何,这个习俗已经成为了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节日传统。

图源:Pixabay
叁、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单位: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
审核专家:李志高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