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鉴于冠心病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我们需要加强对它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

聚焦冠心病 防治有方法
0
评论 ·
344
浏览 ·
0
收藏
发布日期:2022.01.13 来源:北京老年医院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鉴于冠心病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我们需要加强对它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
一、哪些危险因素容易“招来”冠心病?
1.年龄和性别
以前,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该病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女性发病率增长迅速。
2.血脂异常
如果脂质代谢异常,就需要多注意是否也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减低的人都可能患有冠心病。
3.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较血压正常者更易得冠心病。
4.吸烟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至6倍,需要注意的是,被动吸烟也可能使人患上冠心病。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较早且更为常见。
6.其他的危险因素
罹患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工作内容包含较少的体力活动,同时脑力活动相对较多且节奏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常进较高热量食物,食物中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盐;家族中有人在年龄小于50岁时患有冠心病;性情急躁,好胜心强,不善劳逸结合。
二、怎样预防冠心病?
我们应控制上述危险因素,避免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低盐、低脂饮食,积极控制体重,不吸烟、酗酒、熬夜,保持身心愉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切忌自行停药,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评论
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