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中,联苯双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尤其在降低转氨酶方面有着明确的作用。但很多人对它...

发布日期:2025-10-20 来源:PSM药盾公益

在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中,联苯双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尤其在降低转氨酶方面有着明确的作用。但很多人对它的适用情况、使用注意事项并不清楚,今天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联苯双酯是什么?它能做什么?
联苯双酯是一种合成的保肝药物,其结构与中药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相似,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这种酶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指标升高。
它的主要适用场景包括:
- 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所致的ALT升高;
- 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引起的转氨酶升高(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联苯双酯主要针对“降酶”这一指标,对肝脏炎症的根本修复作用有限,也不能直接清除病毒,因此通常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使用。
二、联苯双酯怎么用?有哪些剂型?
联苯双酯有片剂、滴丸、胶囊等不同剂型,用法和剂量需遵医嘱,一般为口服。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5~10粒(滴丸)或1片(片剂),每日3次,具体需根据病情和转氨酶水平调整。
用药后,转氨酶通常会在1-2周内明显下降,但切忌自行停药或减量。因为一旦突然停药,转氨酶可能迅速反弹,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维持,避免复发。
三、使用联苯双酯,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
1、并非所有转氨酶升高都适用
联苯双酯对ALT的降低效果显著,但对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其他肝酶的作用较弱。如果是严重肝损伤(如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等情况,使用前需严格评估,并非首选药物。
2、定期复查,监测疗效和肝功能
用药期间需定期(一般1~2个月)复查肝功能,观察ALT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评估肝脏整体情况。不能仅因“转氨酶正常”就认为肝脏完全恢复,还需结合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3、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
联苯双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少数人可能出现:
-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
- 轻微头晕、乏力;
- 皮疹(罕见)。
如果出现明显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4、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 孕妇、哺乳期女性:目前缺乏明确的安全性数据,需在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
- 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时需密切监测身体反应。
四、关于联苯双酯的常见误区
误区1:转氨酶正常就是肝病好了
联苯双酯主要是抑制ALT的释放,而非从根本上修复肝细胞或清除病因(如病毒、酒精等)。即使转氨酶正常,也需继续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戒酒等),否则病情可能进展。
误区2:可以长期自行服用
联苯双酯通常用于短期辅助降酶,长期使用需由医生评估。盲目长期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对肝病根本原因的治疗。
总之,联苯双酯是一种有效的降酶药物,但使用时需明确适用范围,严格遵医嘱,结合病因治疗和定期监测,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保护肝脏健康。如果对用药有疑问,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哦!
审稿专家:中山市阜沙医院副主任药师 刘南凯
作者:中山市阜沙医院 江康胜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