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化湿滞,花解肿痛 —— 杜若的祛病良方|藿香|解毒|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

这被屈原采撷、吟咏,用以寄托情思的“杜若”,并非只是文学中的虚影,它真实地生长在溪边水畔,更是一味传...

发布日期:2025-08-29 来源:PSM药盾公益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屈原《九歌·湘君》

这被屈原采撷、吟咏,用以寄托情思的“杜若”,并非只是文学中的虚影,它真实地生长在溪边水畔,更是一味传承千年的珍贵本草。它香气清雅,被誉为“江南第一香”,其叶如姜,其花似蝶,在夏日里悄然绽放。今天,就让我们拨开诗词的迷雾,认识这株药香兼具的植物——杜若。

图片

杜若,为鸭跖草科杜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并非《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杜衡,二者名近而物异,常被混淆,需仔细甄别。其广布于我国中南、华东及西南等地,喜阴湿,常簇生于山谷、溪流及林下之地,是湿地环境中一抹灵动的风景。

【形状特征】

杜若植株高约 30 - 80 厘米,茎直立且不分枝,略带钝棱。叶片互生,呈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 10 - 30 厘米,宽 3 - 7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鞘状抱茎,叶色翠绿,表面光滑,叶缘全缘,触摸有柔韧质感。花为聚伞花序,生于顶端,花淡紫色或白色,花瓣三枚,呈椭圆形,小巧精致,散发淡淡清香,是其独特 “标识” ,果实为蒴果,近球形 。

【性味】

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肝经 。辛味可行散、通窍,温性能散寒、和中,这般性味让杜若在调理机体时,可疏利气机、温养脏腑,适配特定体质需求。

【功能与药理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杜若能清暑解表、利水消肿、解毒疗疮 。《神农本草经》载其能“温中,下气”。《名医别录》称其可“止痛”。《本草纲目》亦收录,言其主治“风湿、腰痛、蛇伤”。现代研究则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新的视角:

温中止痛

其挥发油成分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胃肠痉挛,对胃寒腹痛、食积胀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祛风除湿

杜若能辛散温通,祛除肌肉筋骨间的风湿之邪,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解毒消肿

民间常用其鲜品捣敷,用于虫蛇咬伤、痈肿疮毒,能起到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药用+妙用】

药用价值

单方应用:取适量杜若鲜品,洗净捣烂,外敷可辅助治疗皮肤疮疡肿毒,借助其解毒抗炎之力,缓解红肿热痛;若暑湿感冒初起,可取杜若 10 - 15 克,水煎服,轻清解表,帮身体 “驱散” 暑湿浊气 。

复方配伍:治暑湿困脾、胸闷腹胀,杜若配佩兰、藿香、苍术,行气解暑、化湿和中,像给脾胃 “拂去暑湿阴霾” ;治水肿,杜若搭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协同增效,守护水液代谢平衡 。

生活妙用(非药用)

杜若香包:收集干燥杜若花、叶,制成香包,置于枕边或衣兜,其淡淡清香可舒缓身心、宁神静气,给生活添自然 “香气氛围” 。

杜若浴汤:取杜若干品适量,煎水后兑入洗澡水,洗浴时,借助药性与香气,能在一定程度上润泽肌肤、舒缓疲劳,尤其适合暑湿季,给肌肤 “清暑湿、享放松” 体验 。

注意事项

体质阴虚火旺者,内服需谨慎,辛温之性易加重 “虚火” ,让口干、潮热等问题突显;

外用时,若皮肤过敏、破溃,别盲目使用,先咨询专业人士,防刺激加重不适;

杜若野生资源有限,且有类似植物易混淆,入药、使用建议选正规来源、经鉴定的,别随意采挖野生杜若,守护生态也保安全 。

杜若,从楚辞香草到中医药材,带着文学浪漫与药用价值,静静诉说自然馈赠的奇妙。合理运用,它能在健康与生活里,续写出独特 “芬芳篇章” ,但使用时,安全与科学始终是前行 “标尺” ,让这株香草更好服务身心,而非带来困扰 。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赵翩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