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药师,我深知许多患者面对药品说明书上长长的副作用列表时的不安与恐惧。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药品的两...

发布日期:2025-09-28 来源:PSM药盾公益
话说某天药师小黎正在用药交代患者A:“你好,这个药(醋酸泼尼松片)早上7点到9点吃副作用比较低,建议您调个闹钟。“患者马上激动地说:”什么?!这个药还有副作用,怎么搞的,那我不吃了!“说罢便很生气地把药扔在发药台,留下药师小黎无奈地摇头。
作为药师,我深知许多患者面对药品说明书上长长的副作用列表时的不安与恐惧。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药品的两面性,帮助您建立对药品副作用更科学的认知。

1、药品为何会有副作用?
药品进入人体后,并非精准地只作用于病变部位。它们像钥匙一样,可能同时匹配多个"锁"(受体),从而产生预期之外的作用。此外,个体差异(如基因、年龄、肝肾功能等)也会影响药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导致不同人反应不同。
2、治疗作用与副作用的相对性
剂量决定性质
许多副作用只是治疗作用的延伸。例如阿司匹林小剂量抗血小板,中等剂量解热镇痛,大剂量则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个体化差异
对某些患者是副作用,对另一些可能是治疗作用。比如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对过敏患者是副作用,但对需要助眠的患者则成为治疗作用。
3、如何理性看待药品副作用?
概率思维
说明书列出的所有不良反应并非都会发生。多数常见副作用发生概率在1%-10%,严重副作用通常低于0.1%。
风险收益比
医生开具处方时已权衡过疾病本身的风险与药品潜在副作用。例如化疗药物虽副作用明显,但与癌症威胁相比,其收益远大于风险。
可管理性
多数副作用是可预见、可监测、可控制的。例如服用降压药初期可能头晕,医生会建议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
4、患者可以做什么?
如实告知病史
提供完整的健康状况、过敏史、正在服用的药品等信息,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药品。
遵循用药指导
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不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
学会自我监测
了解可能出现的预警症状(如皮疹、持续头痛等),但不必过度焦虑一般性反应(如轻微恶心)。
保持沟通
出现不适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而非自行停药。许多副作用可通过调整剂量、给药时间或更换药品得到解决。
5、特别提醒
某些情况下需要更加警惕:
孕妇、哺乳期妇女
儿童和老年人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同时服用多种药品的患者
但请记住,这些特殊人群并非不能用药,而是需要更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6、结语
药品如同火种,善用则造福人类,滥用则可能造成伤害。我们不应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也不应忽视潜在风险而随意用药。作为药师,我建议您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理性平衡治疗收益与潜在风险,让药品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利器。
如果您对所用药品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您的药师或医生,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作者: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 黎月明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