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从根源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症状|低血糖|心血管疾病

发布日期:2025-09-02 来源:PSM药盾公益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负担”,早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重要慢性病。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4亿,居全球首位,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长期高血糖就像“甜蜜的毒药”,悄悄损伤全身的血管和神经。

图片

1. 血管损伤:血糖升高使神经周围的微小血管硬化、堵塞,神经细胞因“缺氧缺营养”逐渐坏死;

2. 毒素堆积:血糖代谢异常导致“山梨醇”等有害物质在神经细胞内蓄积,直接破坏神经功能。

这些损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手脚发麻、怕冷,极容易被患者忽视,就诊时可能也不会告诉医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神经系统会像“被腐蚀的电线”一样逐渐丧失功能。这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约5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足部溃烂、截肢。而依帕司他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症良药”。

1、依帕司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多元醇通路异常、改善代谢紊乱,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观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它是从根源缓解症状,通过抑制体内山梨醇的积累,保护神经细胞,逐步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并延缓神经损伤的进展。但是它不能替代降糖药,需要与降糖治疗配合使用。

2、依帕司他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人群

适用症状

注意事项

成人/儿童糖尿病患者

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偏高

对依帕司他过敏者禁用

老年人

同成人,但需减量

合并其他慢性病时需密切监测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重度肝肾功能不全禁用;轻度需减量

需评估后使用

3、依帕司他应如何使用?

饭前服用是关键!

人群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成人

50mg/次,每日3次

避免与降糖药同服时间过近

儿童

1mg/kg(按体重计算)/次,每日3次

需使用专用剂量器具,不可掰碎

老年人

25-50mg/次,每日3次

起始剂量建议减半

肝肾功能不全

评估后调整剂量,个体化

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注意:症状严重时,医师可能调整剂量,但患者切勿自行加量或减量!

4、依帕司他可以与降糖药物联用吗?

警惕低血糖叠加!

依帕司他本身不直接降低血糖,但若与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美脲)联用,可能因协同作用增加低血糖风险。

建议联用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餐前和夜间;出现心慌、手抖、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补充糖分并就医。

5、用药期间牢记4件事:

疗程要足

一般需连续用药12周(约3个月)。若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定期复查三项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

神经功能检查(如震动觉、肌电图等);

肝肾功能(尤其长期服药者)。

警惕可能的不良反应

少数人可能出现恶心、皮疹等不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立即停药并就医。

尿液可能出现红褐色,这是正常反应,停药后即可消失。

偶有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肝功能受损。

生活习惯相配合

控糖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可降低神经病变风险。

6、总结

☆ 依帕司他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药物,不仅仅可以治疗神经损伤,也可以治疗血管病变,但需科学使用。

☆ 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可能无症状,糖友即使无不适,也应每年筛查神经功能,科学控糖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技服务站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技服务站 副主任药师 梁雪茵

  • 评论
发布